關於魚油的吃法、注意事項,網路上有許多討論和說法

但有許多不一定是正確的喔~

帶你來破解關於魚油的8大迷思

 

魚油越大顆越好?

魚油越大顆,不代表Omega-3的含量就越高。

選擇高濃度﹑並明確標示EPA與DHA含量的魚油,才不會吃下雜質與不必要的成分,不僅效果不如預期,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。

 

萃取自小型魚就不會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?

魚油挑選由小型魚萃取僅能作為簡易的判斷基準,避免大型魚因生物累積作用導致重金屬及其他環境污染物蓄積風險。

但魚貨捕撈的海域與生產技術也是影響重金屬殘留的因素,建議選擇有相關檢驗報告更有保障。

 

魚油有魚腥味是正常的?

要注意魚油有明顯的腥味,代表可能已經變質

魚油容易氧化而產生不好的氣味,而氧化的魚油所含的營養已經遭受破壞,不能發揮保健效果,還會損害我們的健康。

挑選魚油時,選擇新鮮度三大指標:PV﹑AV與TOTOX符合國際組織規範標準的魚油,確保新鮮與品質穩定,並且開封後要盡快食用完畢,降低氧化的風險。

 

孕婦只適合吃藻油,不建議補充魚油?

無論是藻油還是魚油,只要合理補充都可以食用。

魚油與藻油相比,除了提供DHA還包含EPA,不只維護胎兒的成長發展,對於懷孕時期的生理與心理健康都有正面的影響。

建議懷孕的媽媽每日可補充1000毫克的Omega-3,並至少包含200-300毫克的DHA,於生產前一個月,由專科醫師評估自身狀況是否適合繼續食用魚油。

 

聽說亞麻仁籽油又有「素食魚油」的稱號,可以取代魚油嗎?

亞麻仁籽油含有豐富的Omega-3脂肪酸,但並不能達到魚油中EPA﹑DHA的保健功效。

亞麻仁籽油所含的Omega-3為α-次亞麻油酸(ALA),可以經由代謝轉換成EPA與DHA,但轉換效率差,僅約8~20%能轉換為EPA,而DHA則更低,故ALA並非良好的替代品,素食者可以選擇藻油來幫助維持健康。

 

平時有吃魚就不需要補充魚油?

若無特殊保健需求,能維持每週至少吃2次富含Omega-3魚類的習慣,則不需要特別補充魚油。

但透過吃魚攝取Omega-3要注意高溫烤﹑油炸等烹調方式會造成Omega-3的流失與變質,並要盡量避免選擇鮪魚﹑旗魚﹑油魚等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大型魚類。

現代人多外食﹑高頻率使用3C產品﹑久坐缺乏活動等生活型態,選擇品質好的魚油來補充是比較方便有效率的保養方法。

 

磷蝦油的EPA﹑DHA吸收率比較高,效果比魚油好?

磷蝦油與魚油都是EPA與DHA不錯的來源,依據實驗結果來看,給予EPA與DHA組成相似的磷蝦油和魚油,持續補充觀察血液濃度的變化,發現兩者之間無明顯差異

而魚油與磷蝦油相比,萃取技術卻更成熟,可以獲得較高濃度的Omega-3,意即吃較少量的魚油可獲得較多的EPA與DHA;且魚油具有更扎實的研究背景與保健功效的證據,建議優先以魚油作為EPA﹑DHA的來源。

 

傳言魚油會溶解保麗龍,對身體有害?

魚油可溶解保麗龍與魚油的好壞無關,是魚油加工後的脂肪酸型態所致。

市面上的魚油型態可分為TG﹑EE與rTG型式,其中EE型態的結構與保麗龍的成分相似,而會產生互溶的情況為正常現象。

建議優先選擇rTG型態的魚油,並且避免使用保麗龍容器盛裝魚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