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國人普遍缺乏鈣質攝取,補鈣成為「全民運動」,成為保健市場的熱門商品之一。正因如此,市售的鈣品種類與品牌繁多,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,帶大家一一剖析。提供「選鈣教戰七大守則」,幫助大家脫離選擇障礙,找到最符合需求的產品。

 

 

 

守則第一招: 市售種類那麼多,優缺一次告訴你

你可能會在買鈣片的時候,翻到背面比較不同產品的鈣含量,但是不曉得有沒有注意過,每一款鈣片的鈣成分來源不太一樣?

鈣種類不同,來源也不同,有的為天然來源,有的是化學合成,不同形式的鈣有不同的「鈣離子含量」,還會影響到「人體吸收率」。

目前市面上鈣產品的常見的鈣種類有: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海藻鈣、乳酸鈣、胺基酸螯合鈣等,他們的特點帶大家一起來看。

 

市售常見五種鈣化合物:

1.碳酸鈣

為市售鈣品最為常見的種類,優點在於它取得容易、成本便宜以及高鈣含量的特點被廣泛使用,因此受到許多補鈣消費者的青睞。

但碳酸鈣的吸收率低,且需要仰賴胃酸作用才能被身體吸收,建議隨餐或飯後服用,若有在長期服用胃藥或是胃酸分泌缺乏者(年長者)則不適合使用。

另外,服用碳酸鈣較容易產生打嗝、脹氣與便祕的腸胃症狀,如本身原有相關問題或是腸胃道較為敏感的人,建議優先選擇其他種類的鈣補充品。

 

2.檸檬酸鈣

檸檬酸鈣吸收不受胃酸所影響,餐前、餐後服用都可以,適合大部分人食用,且吸收利用率高。

缺點是含鈣量比率低,意味要吃到同等的鈣質,吃進去的鈣片體積較大顆,或是服用多顆才能有同等鈣量。

 

3.海藻鈣

天然植物鈣來源,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,呈現多孔蜂巢式結構,溶解速度快,好吸收不易脹氣,有較高的吸收率。

選購時應選具原廠認證的品牌原料,產品的活性成份劑量與安全性較具有保障。

 

4.乳酸鈣

人工合成與天然來源皆有。主要用於包裝食品中,作為食品添加劑。

綜合考量含鈣量與吸收率,與其他鈣源相比,實際效益較差,需服用多顆才能達到同等效用。

 

5.胺基酸螯合鈣

由化學合成,利用螯合製程,可保護鈣質較不易被飲食因素影響吸收,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,通常價格較昂貴。

雖然吸收率高達80%,但其所含鈣離子百分比僅15%,若同樣500毫克的碳酸鈣與胺基酸螫合鈣,其實際吸收的鈣離子差異並不大,約為50~60毫克。

是否需要花費高額購買僅宣稱高吸收率的產品,建議加入其他因素綜合考量來選擇。

 

 

看完是不是覺得眼花撩亂呢? 這邊簡單幫大家總結:

1.    鈣離子含量評比:

碳酸鈣>海藻鈣>檸檬酸鈣>胺基酸螯合鈣>乳酸鈣

2.    鈣吸收率評比

胺基酸螯合鈣>海藻鈣>檸檬酸鈣>乳酸鈣>碳酸鈣

3.    鈣含量 X 吸收率 =可吸收的鈣質比率

如果單以等量的「鈣化合物」來看,海藻鈣>胺基酸螯合鈣>碳酸鈣>檸檬酸鈣>乳酸鈣

但實際上,市面上你可以找到的鈣片劑型十分多元化,依照廠商產品設計的考量,是難以讓消費者直接比較的。

幸好,在選購商品的時候,我們不需要自己計算產品的鈣含量,包裝背後的營養標示就可以讓我們輕鬆判別。

個人可再自行考慮含鈣量、來源與吸收率、服用方式以及價格因素來做選擇。

 

守則第二招: 複方又比單方好 輔助鈣吸收,補鈣更全面

比起單一配方補鈣營養補充品,建議選擇添加鎂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K等營養素的複方鈣產品,與鈣質搭配一起補充,才能真正補鈣、固鈣一次到位。

 

守則第三招: 劑型種類也有差?你可能沒想過的事

常見的劑型包含錠劑、粉末與膠囊三種:

1.    錠劑:

最常被使用的一種。製程中需要加入賦形劑、黏著劑來協助定型,往往為達到單錠一定的鈣含量,有成品顆粒較大的問題,或是縮小體積,以服用數量來克服。此外,製錠的技術能否讓錠劑在胃中完全崩散也是一大考驗。

2.    粉劑:

不受體積限制,產品製程可免於不必要的化合物使用,純度相對較高,方便吞嚥困難的人使用。

但要留意,部分廠商擔心原料口感的問題,會添加甜味劑與香料做味道的調整,在意的人於選購上也需要注意。

3.    膠囊:

相對來說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較少,但受限於膠囊本身體積,能填充的有效成分有限,與其他劑型相比,同樣的鈣源,需要服用的顆粒數較高才能達到同樣的鈣含量。

 

守則第四招: 產品原料認明具原廠授權商標,品質與安全性更有保障

無論來源是天然還是合成,主要服用的目的都在於發揮營養素的生理功能,有助於促進身體的健康。如果在長期服用下,需要面臨潛在風險與危害,有違我們的初衷。

所以在產品的選擇上,不論天然與否,我們要在意的是最終產品的成份可追溯,選擇具原廠專利授權,可以提供實驗文獻數據、檢驗證明,符合相關的規範和標準取得的國際認證的原料,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有效性。

 

守則第五招: 精明選購,安全使用

不止要看添加量,更要注意「純鈣含量」

在挑選補鈣的營養補充品時,別落入廠商的陷阱中。同樣標示500毫克的鈣補充品,可能指的是「鈣化合物」添加量而非「鈣離子」的純鈣含量。

在購買鈣產品時,應注意產品營養標示上以鈣元素計算的鈣含量,配合食用方式一起看,才知道一天吃多少量才足夠。

同時要注意「每份」的單位,不是所有產品都以單顆或單包計量哦!記得在了解鈣含量後,要一同考量不同鈣源的鈣吸收率。

單次適量剛剛好 ─「每日兩次,每次一粒」≠「每日一次,每次兩粒」

無論食用哪種來源的鈣片,建議一次不要服用超過500毫克的鈣離子。

因為腸道對鈣質的吸收有一定的飽和度,超過會使吸收率降低,令效果大打折扣。分次服用,才能達到較理想的吸收效果。

 

守則六:飲食為主,營養補充品為輔,合理補鈣有講究

一定要強調,營養補充品僅能輔助,並不能取代日常飲食。「當」無法透過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時,「再」考慮透過營養補充品補足需要的鈣質。

 

守則七:純素者/牛奶過敏/乳糖不耐者,更要放大眼睛注意成分

部分鈣補充品原料會包含牛奶或乳糖的成分,有特殊需求者一定要注意成分標示,建議可以選擇海藻鈣來源的商品。

 

鈣質補充的量不是愈高愈好,過量攝取會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吸收,也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,反而造成其他營養素的缺乏和健康問題。從均衡飲食結構入手,合理補充,注意每日總鈣質攝取上限值為2500毫克,才是最安全的方式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