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「代餐」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取代一餐,
通常熱量較低,與正餐相比減少500~600大卡的熱量,
可以產生熱量赤字以輔助減重。
代餐就只是低熱量這麼簡單嗎?
少吃一點或直接跳過一餐是不是也有相同效果呢?
當然不是!!
今天來幫大家剖析代餐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!
代餐由什麼組成?
代餐和一般食物一樣,包含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: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。
由於代餐的目的為減重,通常會是高蛋白質、低脂肪的配方。
蛋白質來源分為動物和植物來源。
最常見的動物蛋白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,同樣來自牛乳,
差別在於酪蛋白消化時間長達6~7小時,是乳清蛋白的2倍以上,
因此多數人優先選擇乳清蛋白,讓消化道可以在兩餐中間有休息時間。
植物蛋白則包含豌豆、米、大豆等。
近年永續環保、節碳意識高,植物蛋白成為最熱門的蛋白質來源,
它們完全不含乳糖,更適合亞洲人食用。
但植物蛋白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比普遍肉類與雞蛋低,
目前僅有美國大豆分離蛋白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可以與他們比擬,是營養價值最高的植物蛋白。
有些代餐喝完很快就餓,是為什麼呢?
主要影響因素可能有3個:
一、蛋白質不足
蛋白質除了是構成身體細胞的主原料,也能夠提供高度飽足感。
每一份代餐的蛋白質若低於10公克較難讓飽足感持續,
也可能使整天的總蛋白質不足,導致肌肉量流失。
二、碳水化合物過高
碳水化合物是啟動能量轉換的燃料,每餐都需要適量補充,
但是一旦過量或添加了果糖、蔗糖,會引起血糖快速且大幅度的起伏,
胰島素被過度誘發的結果就是產生飢餓感,促進體脂肪形成,
因此代餐的碳水化合物建議不要超過15公克。
三、膳食纖維過低
膳食纖維是最有效增加飽足感的營養素,每日的膳食纖維建議量為25公克,
建議選擇至少含有5公克膳食纖維的代餐,
除了讓飽足感延長,也能幫助排便、穩定血糖,避免波動。
代餐有什麼補充限制?可以三餐都只吃代餐嗎?
代餐雖然有上述的營養素,卻少了來自天然蔬果、食物的維生素、礦物質與植化素,
因此建議每日取代一餐,剩餘的兩餐仍然需要吃天然食物避免其他營養素的缺乏。
極低熱量飲食(每日800大卡以下)也可能會讓身體誤以為遭受極大環境變故如飢荒,
使得代謝機能劇烈改變而引發其他問題。
除了吃代餐,還可以怎麼做來幫助控管體態?
代餐創造的熱量赤字在初期可以快速達到減重效果,想讓效果維持,適當運動是必要的。
運動的重點不僅是當下的熱量消耗,更是讓肌肉量維持不因為減重流失,
才能使基礎代謝率維持在一定水準,避免體重回彈。
此外戒甜點、含糖飲料、少喝酒也非常有幫助,
試著把他們的頻率逐漸降低,改為無糖茶或低熱量點心和當季新鮮水果會更有幫助喔!